线路
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
游客保障
网站导航
目的地攻略 > 中国 > 新疆 > 塔城 > 乌苏 > 乌苏指南
乌苏旅游Usu

欢迎您访问乌苏!

想去0

去过0

当地介绍

乌苏市地处新疆北部腹地、准噶尔盆地西南缘,介于东经82°58'─85°16'、北纬43°29'─45°27',总面积20752.46平方公里,东与克拉玛依、奎屯、沙湾为邻,南至天山山脊与和静、尼勒克相望,西连精河,北接托里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,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、伊连哈比尔尕山雄踞其南,最高峰5041米,中部为冲积洪积平原,最北部为沙漠,西北最低处海拔226米。气候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型,冬夏长、春秋短,年均降雨量163.2毫米,蒸发量高达2081.6毫米,相对湿度58%。平均气温7.6℃,一月最冷,平均-15.8℃,极端最低气温-37.5℃;七月最热,平均26.4℃,极端最高气温42.2℃。全年实际日照2600—2800小时,太阳辐射量125─135千卡/平方厘米,平均无霜期184天,年平均大风(8级以上)14天。 全市总人口34.5万(含驻市兵团农场15.6万人)。有哈萨克、回、维吾尔、蒙古等22个民族。 乌苏古属西域游牧行国,汉神爵二年(前60)随西域隶入祖国版图。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)设官驻防,翌年设办事大臣,三十七年改为领队大臣,设县丞。光绪十二年(1886)撤领队大臣,置直隶厅。1913年改厅为县。新中国成立后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,1976年12月--1978年10月升格为中心县,1996年7月撤县建市(县级市),全市辖9镇9乡(内有2个蒙古民族乡)、4个牧场、1个农场、1个林场,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、36个居民委员会、178个村民委员会、35个农业大队和27个牧业大队。 市内金属矿产有铁、铜、砂金、铅等,非金属矿藏有煤、石墨、石灰石、石膏、膨润土和地热等。煤田分布在四棵树河中游,已探明储量1.43亿吨,远景储量4亿吨。水利资源:境内有3条河流和15条溪沟,年均径流量13.868亿立方米,其中年均径流量在3亿立方米以上的有奎屯河、四棵树河和古尔图河,除有灌溉之利外,还蕴藏着6.22万千瓦的势能(目前仅开发0.66万千瓦)。 境内工业起步较晚,50年代末采煤、电力、机械、印刷等现代工业起步,70年代新上水泥、制糖、扩建电力,80年代陆续扩建、新建啤酒、煤炭、淀粉、棉纺、服装、制鞋、食品、机械、酿酒等,形成门类比较齐全、布局日趋合理的工业体系。 乌苏为灌溉农业,各类农田水利设施完备配套。主要作物有小麦、玉米、水稻、棉花、油葵和瓜菜。1996年粮食产量15.15万吨,棉花2.37万吨、油料0.41万吨,已初步建成粮食、棉花生产基地,棉花总产居全国100个高产县(市)的第56位,农业已形成优质、高产、高效的格局。 乌苏有效草场1165.11万亩,宜于发展畜牧业,主要畜种有羊、猪、牛、马、驴、驼和禽兔,先后建成商品牛、细毛羊和养猪基地。1996年末牲畜存栏57.8万头,产肉1.1万吨。1983年6月建成全国最大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(面积156万亩)。1990年超额61%完成全国一、二期“三北”防护林工程。80年代开始养鱼,可利用水面0.91万亩,现已开发0.84万亩,主要鱼种有鲤、草、鲢鱼等。 产于白柳的柳花为乌苏独有珍产,清代乾、光二朝曾列为贡品,建国后濒于湮没,现仅剩古尔图地区有白柳41100亩,年产鲜柳205吨,可制成干柳花600公斤左右。 境内22个民族习俗各异,尤以少数民族风情绚丽多彩。 市区有大量的古墓葬群,在乌苏城东,国道312线两侧有400余座巨型圆项土丘或石堆,经考证为古乌孙、突厥族头人、贵族的墓冢,呈南北走向链状排列,高约3──6米,底周150─200米,宛如一座座小山。登冢远眺,神思遐游,每至夕阳残照更添几分苍凉气氛,令人感慨万端。乌苏温泉位于城南45公里的阿日相,有数股清泉冒涌,恒温45℃左右,含多种微量元素,沐浴可治疗多种疾病。其地青山环抱,松杉掩映,薄雾缭绕,每当盛夏,此地仍凉风习习,前来避暑、疗疾的游人络绎不绝,市总工会和独山子总工会均在此建有疗养所。 乌苏自古为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一个中继站,历来为北疆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,现国道312、320、217线在境内纵横交错,欧亚第二大陆桥横贯东西。境内过境铁路98公里,设有6个车站;过境公路和市、乡道路及垦区公路1633.6公里(其中硬化、沥清路面918公里),全部乡、场、镇开通班车。1995年开通程控电话12000门,完成18个乡镇的电话程控化改造;邮政特快传递通达全国各个城市,长途传输实现数字化;“126”“127”无线寻呼已进全疆、全国网络,移动电话服务已开通使用。